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下,人們常常被各種壓力所困,晚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,白天又因身體小恙而尷尬不已,比如頻繁放屁。這些看似不搭邊的癥狀,其實都與我們的“心”和“肝”息息相關。在中醫理論中,“心主血脈,藏神”,而“肝主疏泄,藏魂”。當心神不寧或肝氣郁結時,便會出現諸如失眠和消化不良導致的排氣增多等癥狀。那么,中醫補心肝的方法有哪些呢?讓我們一探究竟!
心事重重,夜不成寐
夜晚,本應是身心放松、恢復元氣的時刻,但現代人卻常被失眠困擾,心中如有千千結,難以平靜。中醫認為,心藏神,主血脈,心神不寧則血脈運行不暢,導致睡眠障礙。工作壓力、情緒波動、思慮過度,都是擾動心神的“元兇”。想要安“心”,首要在于調和情志,學會釋放壓力,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寧靜。
肝氣郁結,屁多為患
提到肝臟,很多人想到的是解毒、代謝,殊不知,中醫里的肝還有調節情緒、促進消化的重要作用。肝氣郁結,不僅會影響情緒,使人易怒、抑郁,還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,導致消化不良,食物積滯,進而產生過多的氣體——“屁”便成了尷尬的副產品。因此,疏肝理氣,調和脾胃,是減少排氣、改善消化的關鍵。
中醫調理,由內而外
1、養心安神
①食療推薦
蓮子百合粥。蓮子補心脾、養心神,百合清心安神,二者合煮成粥,晚餐時吃,有助于改善睡眠質量。
②穴位按摩
睡前按揉神門穴(位于腕部,掌后銳骨之端,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),每側3-5分鐘,可寧心安神,緩解失眠。
2、疏肝理氣
①飲食調養
多吃一些疏肝解郁的食物,如玫瑰花茶、佛手柑、檸檬等,不但能提神醒腦,還能幫助肝臟排毒,減輕身體負擔。
②運動調養
適當的戶外活動,如散步、太極,有助于肝氣的條達,減少肝氣郁結,同時增強體質,改善消化功能。
③穴位調理
太沖穴(具體位于人體足背,第一、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),被稱為“消氣穴”,經常按摩可以疏肝解郁,緩解情緒緊張和腹部脹氣。